請輸入內容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326 17:45:37)在3月25日的下午,崑山科技大學舉辦「資訊網路犯罪實案探討」講座,邀請現任羅塞達資訊管理顧問公司的主持顧問─潘天佑博士,曾經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亞太區域經理,舉用自身經歷與實際案例,期望同學們能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情形下,而法律還跟不上資訊的時代,駭客將軟體灌進網咖、展覽館、酒店或機場等地方的電腦裡,只要一輸入資訊,資料馬上被竊取,獲得所有資料,因此潘天佑博士藉由此次的講座,讓同學們注意網路知識財產權的部份,還要小心防範,並且適時拋出問題使同學們對議題印象深刻以及注意自身的網路資訊是否安全。
著作權是用來保護創作資產,範圍包括直接複製或抄襲,而美國的著作權保護期限為75年,我國目前為50年,未來可能修成70年,但是由於著作權無法精準描述,因此舉證不易,潘天佑博士提出了一個實際案例,百度網站被控告涉嫌侵犯智慧財產權,只要在上面搜尋歌曲名稱,就能直接下載音樂,導致音樂人的著作財產權蒙受損失,但是此案最後還是不了了之;隱私權則是保護個人或組織的隱私,實際發生的案例為有人花了一筆錢要求擔任工程師的駭客,入侵女友或另一半的電腦,窺探她們在即時通 (MSN)與人的對話,但這已經觸犯了隱私權。
現今網際網路的發達,許多人可藉由網路獲得資訊,潘天佑博士表示:「人生到處都是陷阱,因為很多駭客都使用一些買到的工具或是網路下載的軟體,當你在使用網路資訊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跟機密相關的資料,都要特別注意。」,由於大學生是使用網路的主要族群,因此更應注重著作權和隱私權的部份。
圖說:潘天佑博士至崑山科大演說
崑山科技大學 網址:http://www.ksu.edu.tw/cht/
訊息來源:崑山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54440